家人們,這科技圈的風向,真是說變就變啊。
我看上半年,大家還在卷模型參數、深度思考,這一轉眼,就到了拼落地應用的季節了。
要按往常的節奏,到了這個節點,各大巨頭都得拿出點壓箱底的絕活,畢竟KPI擺在那嘛,總得搞出點新故事,一方面是給資本市場秀秀肌肉,另一方面也能讓咱們用戶開開眼界。
尤其是在AI編程這個賽道,前有微軟的GitHub Copilot席卷全球,后有AI原生編輯器Cursor融資到手軟,直接重塑了開發者的工作流,帶來了從代碼補全到智能體輔助的一系列顛覆性體驗。
既然國際巨頭沖了,那么國內的玩家又怎會甘于人后呢?
11月12日,TRAE國際版正式宣布SOLO正式版全量上線,也就是說,不需要邀請碼,所有用戶都能用上SOLO了。

(圖源:雷科技)
作為一個對代碼一竅不通,但天天和AI打交道的數碼編輯,我對此自然是好奇心爆棚。接下來,跟著我的視角走就對了。
從輔助到主導
在接觸SOLO之前,我對AI編程工具的理解,還停留在“輔助工具”的層面。
就像GitHub Copilot,它很強大,能幫你補全代碼、寫個函數,但方向盤還得你自己握著。你得告訴它具體的編程指令,它才能干活。
但字節這次全量上線的TRAE SOLO,思路完全不同,它想當的不是“輔助工具”,而是那個懂你心思、能直接把項目從毛坯干到精裝的“包工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