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來自同一個平臺,卻各自詮釋不同性格。一個美式硬朗,一個歐式理性——當福特探險者遇上斯柯達Enyaq,這場電動SUV對決揭示的不僅是技術的同源,更是品牌哲學的分歧。
外觀或許會讓人誤解,但福特探險者與斯柯達Enyaq確實是出自同一平臺——大眾集團的模塊化電驅平臺(MEB)。這兩款中型SUV共享核心架構,卻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品牌哲學。那么,在這對“異卵雙胞胎”之間,誰更值得選擇?
福特探險者:科隆的新希望
福特探險者的電池由2775個獨立零部件組成,這是個復雜的系統。自6月起,它已在福特科隆工廠全新產線下生產,此前還需外部供應。對經歷過裁員與前景不明的老廠工人而言,這無疑帶來了一絲振奮。畢竟,曾經的“小型車傳奇”嘉年華停產后,科隆的生產線正迎來“電動重生”。
如今,這里生產的正是基于大眾MEB平臺的電動車型。除了福特探險者,還有另一款叫“Capri”的電動SUV共享該技術基礎。MEB平臺無疑是可靠選擇——它支撐了目前歐洲最暢銷的電動車系之一。斯柯達Enyaq正是其中代表,自2021年上市以來成績出色,今年年初還進行了中期改款(采用Elroq風格的新前臉),如今它正與福特探險者正面對決。
兩款車的“親緣”:后驅單電機布局、210千瓦輸出功率、77千瓦時電池組、直流快充峰值功率135千瓦、最高時速180公里/小時——幾乎完全一致。他們連起售價也相同:后驅長續航版本均為48900歐元。
問題是:在這同樣的基礎上,誰更能發揮出色?福特探險者能否成為福特的“士氣提振者”?正如一句戲言所說:“嘉年華之后,仍有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