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5 日的華為 Mate 80 系列、Mate X7 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華為 FreeBuds Pro 5 悅彰耳機正式亮相。在這款耳機上,有個非常重要的看點,就是它是首款支持星閃音頻技術的無線耳機。

說到星閃技術,相信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這是中國原生的新一代無線短距通信技術。IT之家此前也多次向大家介紹過這一技術以及相關產品。而星閃在音頻領域的應用,此前雖然也有,但并不完整。

在今年 3 月,上海海思推出了星閃音頻解決方案,可以說是真正將星閃的優勢特性完整引入到音頻領域。這次 FreeBuds Pro 5 的發布,就是落地的第一步。
如果說過去十幾年 TWS(真無線立體聲)耳機解決了“聽得方便”的問題,那星閃音頻技術的到來,就是要真正解決“聽得真實、聽到好”的問題。

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看看。
一、傳統痛點與星閃突破:解決無線音頻的核心挑戰
無線音頻產品在過去十年中快速發展,從有線耳機向 TWS 真無線耳機的轉型,推動了便攜性和便利性的提升。全球 TWS 耳機年銷量已突破數億臺,用戶在日常通勤、運動或休閑時享受到了無線自由。然而,這一便利背后隱藏著多項技術局限,這些問題常常影響實際使用體驗。
例如,如今音源越來越高清,但傳輸帶寬受限,高清音頻源在傳輸過程中往往被壓縮,細節丟失,來適配窄通道,讓用戶難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音質。
還有在城市環境中,用戶佩戴無線耳機聽音樂時,常常遭遇信號斷續或卡頓。地鐵站、商場或辦公室等地方,Wi-Fi 信號、微波爐或其他電子設備干擾頻發,導致音頻中斷。

再比如觀看視頻或玩游戲時,音畫不同步的現象時有發生,延遲卡頓破壞了沉浸感。然后續航問題也普遍存在,用戶需頻繁充電以維持使用,近年還有廠商推出 Wi-Fi 音頻產品,卻需要外配一個大電池,讓人難繃。
這些痛點,源于傳統無線連接技術的根本限制,如藍牙方案的帶寬不足、抗干擾能力弱和傳輸效率低。經典藍牙 5.0+ 標準在物理層速率上僅限于 3Mbps 左右,藍牙 BLE 則只有 2Mbps 左右,無法支撐無損音頻傳輸,導致音質折損。
面對這些挑戰,上海海思諦聽星閃音頻解決方案應運而生。該方案以星閃短距通信技術為核心傳輸底座,融合端側 AI 音頻處理和開源鴻蒙系統,實現了在音質、穩定性、距離和組網等方面的全面優化。
通過星閃技術的應用,直接針對傳統藍牙的三大痛點 —— 音質損耗、傳輸不穩和使用受限 —— 提供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在無線場景下接近有線般的體驗,同時還比有線更便利。
具體而言,星閃音頻方案在技術維度上實現了跨越式升級。它采用最大 4MHz 帶寬設計和 8PSK 高階調制,最高速率提升 N 倍,達到 12Mbps。同時,引入 Polar 編碼技術和智能干擾避讓機制,確保連接可靠,而且有效距離擴展至傳統方案的 2 倍。
下面我們不妨從四個關鍵方面剖析其如何破解傳統無線音頻技術的痛點。
1、帶寬革命:12Mbps 高速率支撐 CD 級無損傳輸
帶寬是無線通信的“糧草”,決定了信息傳輸的上限。星閃音頻方案采用了星閃 SLE(SparkLink Low Energy)技術,其在物理層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星閃采用了最大 4MHz 的信道帶寬設計,相比傳統低功耗藍牙的 2MHz 帶寬翻了一倍。同時,方案引入了 8PSK(8 相相移鍵控)高階調制技術。相比傳統的 GFSK(高斯頻移鍵控)或 QPSK,8PSK 能在同一個符號中攜帶更多比特的信息,從而顯著提升頻譜效率。這兩項技術的結合,使得星閃的物理層傳輸速率達到了驚人的 12Mbps。

為了直觀展示這一突破的意義,我們可以將星閃與傳統經典藍牙進行對比。傳統經典藍牙的物理層速率僅約為 3Mbps,通常采用 SBC 或 AAC 等有損壓縮模式,其壓縮后的空口需求小于 1Mbps。相比之下,星閃音頻將物理層速率提升至 12Mbps,實現了 4 倍的代際跨越,這使得它能夠支持超越 CD 級或 Hi-Res 級別的無損傳輸,滿足了超過 2.3Mbps 的無損原聲空口需求。這種從“有損”到“真無損”的轉變構成了本質的區別。
12Mbps 的物理帶寬為音頻傳輸帶來了巨大的“動態余量”(Head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