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不如礦泉水,養殖戶直呼“虧到姥姥家”
北方多地生豬價格跌破13元/公斤,正式進入“6元時代”——一斤豬肉僅相當于兩瓶礦泉水的價格!山東養殖戶王恩寶痛訴:“養一頭豬虧200多元,2000頭規模的豬場現在只敢養200頭。”外購仔豬育肥的養殖戶單頭虧損超200元,自繁自養利潤也縮水至10-20元/頭,行業陷入“越賣越虧”的惡性循環。
供需崩盤背后的“三座大山”
1. 供應暴增:能繁母豬存欄量高達4043萬頭,超正常保有量3.7%,相當于多出1500萬頭商品豬沖擊市場;8月集團豬企還集體加量出欄10%-15%,南方豬病風險更引發恐慌性拋售。
2. 需求冰點:高溫淡季疊加禽肉、水產替代,豬肉消費被分流30%;屠宰企業開工率不足,白條豬肉滯銷,形成“上游血虧、下游躺賺”的畸形格局。
3. 情緒踩踏:豬價“跌跌不休”觸發養殖戶集中出欄,市場陷入“價格越低越賣,越賣價格越低”的死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