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當新能源車滲透率即將突破60%的輿論愈演愈烈,“配置升級+價格下沉”已成為燃油車的核心破局路徑。燃油車銷量環比三連漲的曲線,也讓“燃油車疲軟”的判斷受到一定沖擊。
從一汽-L以17.69萬元起售的“油電同智”標桿,到一汽奧迪A5L、豐田凱美瑞等經典車型通過智能化升級重奪市場份額,燃油車用一場反擊戰證明:在智能化浪潮中,傳統動力形式并非注定退場。這場戰役的核心,是合資品牌以價格讓渡換取市場空間,以技術迭代彌補智能化短板,在市場中繼續保持自己的份額。
L2+如何成為市場敲門磚
在新能源汽車以“原生智能”獲取領先優勢的當下,燃油車通過“精準配置+價格讓利”鞏固自身份額,L2+級輔助駕駛從高端選配快速下沉為主流標配。合資品牌集體打破高定價+終端折扣傳統,轉而采用“全款一口價”模式,將原本需要數萬元終端優惠才能觸及的價格底線直接拉低至消費者心理預期區間。
一汽-探岳L的市場表現成為典型。這款中型SUV通過與大疆、科大訊飛的本土化合作,將L2+級智駕系統納入全系標配,不僅實現高速領航、自動泊車等核心功能,同時通過智能座艙的語音交互優化提升使用體驗,而17.69萬的起售價較老款下調近3萬元,疊加金融貼息與置換補貼等權益,上市首月訂單即突破2萬輛。

類似的策略在日系品牌中同樣奏效,廣汽豐田凱美瑞將TSS3.0智駕系統覆蓋全車型,配合高通8155芯片打造的智能座艙,終端價格較去年降低1.5萬元;則以14萬元級落地價推出智駕升級版,將L2+功能與HondaCONNECT4.0系統打包呈現,迅速激活中端市場需求。
豪華品牌也加入這場配置下沉浪潮,一汽奧迪A5L基于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成為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燃油車,雙激光雷達加持的城區領航功能與新能源車型直接對標,28萬元的起售價比同級別新能源豪華車低10萬元以上,10月訂單破萬的成績印證了“豪華+智能+低價”的組合拳。
但價格戰并非簡單的“虧本賺吆喝”。燃油車企通過規模化攤薄研發成本、優化供應鏈效率,將智能化配置成本壓縮至新能源車型的60%以下。以探岳L為例,其搭載的L2+級智駕系統整合了大疆車載的視覺感知方案與高通8155芯片,支持高速NOA和擁堵輔助功能。這種油電同智的策略,切中消費者對智能化體驗的渴求與對補能焦慮的擔憂。黃河以北至東北等北方市場,燃油車憑借-20℃低溫下穩定的表現和續航能力,仍舊是消費者的優先選擇。

合資品牌的“以價換量”策略背后,是市場對燃油車價值的重新評估。當新能源車企陷入“堆砌參數”的內卷困局時,燃油車通過硬件預埋與功能下放,將原本屬于高端車型的智能配置轉化為標配。例如,一汽奧迪A5L首次在燃油車上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系統,支持高速與城區NOA功能;上汽大眾途昂Pro通過選裝包提供大疆車載方案,將激光雷達與算力芯片的成本分攤至全生命周期。這種策略不僅降低了用戶的嘗鮮門檻,更讓燃油車在智能化體驗上實現了對新能源陣營的局部反超。
燃油車智能化的底層邏輯
燃油車的智能化突圍,本質是一場技術架構的革命。傳統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曾被視為燃油車智能化的先天缺陷,但新一代燃油平臺通過域集中式設計實現了跨越式升級。奧迪A5L搭載的E³1.2電子電氣架構整合了動力、智駕、座艙三大域控制器,支持千兆以太網傳輸和激光雷達實時數據處理,其硬件冗余度超越部分早期純電車型。這種架構革新使得燃油車能夠承載高階智駕功能,例如探岳L的IQ.Pilot系統通過多傳感器融合,在復雜路況下的決策響應速度達到毫秒級,與同級電車相差無幾。
同時,本土化合作成為燃油車智能化的關鍵推手,華為乾崑智駕系統與上汽奧迪A5L的深度適配、卓馭科技與一汽-大眾的六年聯合研發,證明合資車企正通過技術反哺重塑競爭力。搭載華為鴻蒙座艙的東風日產天籟,其語音交互延遲從傳統車機的1.2秒壓縮至0.3秒,支持400余項控車指令和方言識別。這種“軟件定義汽車”的滲透,同樣讓燃油車在智能座艙領域開始吸引消費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