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念寒收到太多車友的評論留言,看來大家對自家“電動爹”的電池是真的很上心啊。
有一位來自遼寧的車友,它的留言我覺得特別有代表性,他說:“我的是增程,每天就上下班開個幾公里,想學你說的每周充滿一次電校準下SOC,可是我做不到啊!咋整?”

這個問題確實問到點子上了,我相信這絕對不是個例,而且很多增程車車主們,包括插混車車主們比較頭疼的問題。
因為對于大多數開增程或者插混的車友而言,尤其是有家充樁的,基本就是當純電車在用,圖個省錢安靜嘛。

每天隨用隨充,電量常年就在中低位晃悠,很少有機會讓電池經歷一次完整的充放電過程。
先說說為各大廠家都會提醒我們新能源車車主要定期“滿充滿放”呢?
這個我已經講了太多遍了,主要就是為了“電池校準”,說白了就是讓車輛的BMS(電池管理系統)重新認識一下電池的真實狀態。

我舉個非常常見的例子,假設你的手機電量顯示還有20%,結果突然一下關機了,是不是很抓狂?
其實汽車也一樣,長時間淺充淺放,BMS就有點懵圈,搞不清電池到底還剩多少電,顯示的那個續航里程可能就成了我們很多車主常戲說的“歡樂表”。

定期滿充滿放一次,就是讓BMS把電池從頭到尾捋一遍,搞清楚“滿血”和“空血”的邊界在哪,這樣續航顯示才準。
因為這對磷酸鐵鋰電池尤其重要,因為它電壓平臺比較平,BMS估算電量本來就難一些。
但問題來了,像這位遼寧車友一樣,通勤距離很短,壓根沒機會把電開光,更別提每周都來一次了。

那咋辦?念寒給你幾個建議,但你不一定非得那么教條認死理。
第一,別有“強迫癥”。所謂的“每周一次”是個理想狀態,你做不到,那就“每月一次”,甚至“每兩月一次”,也比從來不做要強得多。別把這事兒當成公司上班整KPI,搞得開車都焦慮。
第二,巧用“強制EV”和“智能保電”。找個周末,出門辦事或者郊游,可以先用強制純電模式把電量壓下去,壓到增程器啟動。

回程或者在高速上,再把保電模式打開,讓增程器給電池充充電。這一來一回,不就模擬了一次“放”和“充”的過程嘛。
雖然增程器給電池充電的效率和邏輯跟充電樁不一樣,但也能讓BMS重新學習一下電量曲線,有總比沒有好,對吧?
第三,偶爾跑個小長途。我知道這有點廢話,但這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不管是回老家還是出去玩,只要有機會讓車跑起來,讓油和電都參與進來,電池就能得到很好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