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5世界服裝大會活動現場,陳銘鑄正在對一臺AI質檢一體機進行調試。隨著云機—花布AI質檢一體機勻速運轉,一道無形的數字光束在面料上游走,布料上瑕疵被AI大模型一一識別出來,精準而高效,這一場景已在虎門衣針衣線生產車間運行一年多時間。
作為東莞衣針衣線公司的技術主管,陳銘鑄帶領團隊將AI技術引入到服裝生產環節,歷經兩年的自主研發和調試,研發的AI質檢一體機實現花布瑕疵0.5秒檢出,準確率達95%。
“花布的瑕疵會直接影響衣服質量合格率,以往依靠有經驗的老師傅肉眼沿著滾動的長布檢測,容易出現漏檢情況,如今依托??荡竽P蛯崿F瑕疵自動識別,工人跟隨指引進行手動標注,人機協同下質檢效率得到大大提升。”陳銘鑄說。
眼下,這種人機協同場景正是席卷廣東乃至全國服裝產業靜默革命的縮影。2025世界服裝大會報告提出,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技術,正在全方位重塑服裝產業。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AI市場規模超2792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年復合增長率達35.9%。AI+機器人、AI+新材料等要素重組,推動產業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作為中國服裝業的“晴雨表”和“發動機”,廣東服裝年產值曾長期穩坐全國頭把交椅。然而,成本優勢的潮水正在退去,庫存高企、訂單碎片化、設計同質化等難題正將廣東紡織服裝產業推進逼仄的生存空間。當依賴規模與速度的“第一曲線”逼近極限,以“AI賦能、人機協同”為標志的“第二曲線”,正從設計、制造到銷售的產業全鏈路中,破土而出,野蠻生長。
在虎門服裝設計城的一間開放式設計工作室里,總經理蔣俊介紹,目前服裝設計的創作流程已徹底改變。過去,設計師團隊的靈感依賴于翻閱成堆的時尚雜志、穿梭于各大秀場和面料市場。如今,虎門的設計師們多了一位功能強大的助手——一套名為蝶訊D.SD的云端設計系統。
“輸入關鍵詞:‘2026早春,高智感穿搭,可持續環保面料,價位中高端’。”蔣俊一邊向我們演示,一邊解釋。瞬間,屏幕上生成了上百張風格統一但細節各異的服裝效果圖。這些深灰、暖棕等低飽和琥珀色系圖像并非天馬行空的拼貼,而是基于對全球社交媒體熱帖、秀場圖片、電商銷售數據甚至街頭潮流影像進行深度學習后的“理性創作”。
“它像一個超級趨勢分析師和初級設計師的合體。”蔣俊說,“以前我們賭爆款,現在我們是做概率優化。AI能告訴我,什么樣的顏色、廓形和細節元素正在形成潛在趨勢,并且與企業的品牌調性匹配度最高。”
這并非取代設計師,而是角色的升維。蔣俊介紹,目前有65%的服裝企業設計師在使用蝶訊的系統進行AI設計,覆蓋了超100萬名設計師群體。AI負責海量方案的初步生成和趨勢數據的挖掘,將設計師從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更具創造性的工作:篩選、微調、賦予設計以靈魂和故事。
“關鍵的‘驚險一躍’,從創意到商品的轉化,因為AI的介入,成功率提高了至少50%。”他補充說,“因為從設計之初,設計師就能同步看到了它虛擬上身的效果、成本模擬以及潛在的市場反響預測,試錯成本得到大幅降低,AI技術可提升效率2—3倍。”
如果說設計端的變革是“大腦”的升級,那么制造端的重塑則是“軀干”的再造。在東莞虎門一家外貿工廠,恒悅服飾總經理岑定基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指揮中心”——一塊巨大的數字屏幕,上面跳動著整個工廠的實時數據。
“近年來,客戶的訂單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過去的大單完全轉變為‘小單快反’模式。”岑定基介紹,“這對我們傳統的生產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戰。過往部門間數據孤立,生產進度不透明,難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面對挑戰,恒悅服飾于2021年啟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數字化轉型,引進了衣拿智能吊掛系統、拓卡奔馬自動裁床、奔馬自動鋪布機和奔馬自動裁版機等一批智能化設備,通過“軟件系統+硬件設備”雙輪驅動策略,系統性推進智能制造升級。
“我們把公司的每一個環節都搬上系統,讓數據說話。”岑定基介紹,企業引進服裝快反智造KMES系統,覆蓋從財務、研發、設計、打版、接單、到裁剪、生產、后整、出貨等9大核心模塊,徹底打通了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數據驅動管理。軟件系統與硬件設備的深度融合,使企業能夠根據市場訂單的實時變化,快速調整生產計劃,真正實現了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化生產。
這場變革,為恒悅服飾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成效,為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了更多訂單。數據顯示,在生產效率方面,企業生產計劃排程效率提升了50%,生產線平衡率提升15%,整體生產效率提升約12%。訂單進度實現實時追蹤,問題響應速度提升了60%,公司年產能高達800萬件。
當前,服裝生產的核心環節,正被AI深度滲透。在布料檢驗環節,花布AI質檢一體機將滿足虎門當地超3000家制衣廠來料布匹智能檢驗需求。自動裁床通過計算機視覺識別面料紋理和暗疵,自動調整裁剪路徑,將利用率提升到極致;在聽雨軒的智能工廠,懸掛系統上的每一件半成品都帶有RFID芯片,實現從裁片到成衣的全程可追溯。
“小單快反”柔性生產模式已成為廣東服裝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一大利器。來虎門的衣針衣線企業聯合中國聯通打造“眾包中央工廠”模式,通過開發數字化集成系統,采用訂單流程數字化拆解、自動化裁剪及模塊化工藝,結合自動化縫紉設備形成核心技術體系,支撐“小單快反”柔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