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市場估價約200萬元的房產,近日在某第三方拍賣平臺上以150萬元成交,由銀行作為出售方直接完成交易。
這種“撿漏”的背后,是多家銀行正在加速推進的房產直售業務。據記者不完全梳理,包括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期均通過線上平臺大量直接銷售房產。部分銀行的在售房產標的已超千套,處置速度明顯加快。
這些被業內稱為“銀行直供房”的房源,實際上大多來自不良貸款處置。當企業或個人借款人無力還貸時,銀行通過債權剝離取得完整產權,隨后以房東身份直接出售或出租。
業內人士透露,銀行加速處置房產,主要是為了提升債權回收率。在房地產市場調整期,這種直售模式正在成為銀行快速盤活資產的新選擇。
銀行批量直供房產
在阿里資產平臺的“銀行清倉”欄目中,記者發現近期多家銀行正直接掛牌銷售房產。例如,廣東云浮農商行即將于隔日10點開拍一處商住房,起拍價為8萬元;齊齊哈爾農商行也在掛牌銷售位于龍沙區的一套住宅,起始價9.9萬元。該行目前共有108套房產正在對外銷售,價格從10萬元至800萬元不等,類型涵蓋住宅、商業及辦公用房。
這一現象并非孤例。記者梳理多家主流資產交易平臺發現,包括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蘭州銀行、吉林農商行、蘭州農商行等均在開展房產直售業務。
其中,地方城商行與農信社的掛牌規模尤為顯著。
城商行中,蘭州銀行的房產標的居前。京東資產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蘭州銀行掛牌直售房產標的為1130個,2025年增至1779個;吉林銀行掛牌出售的房產超過2000個,天津銀行接近1300個。
地方農信系統也是房產直售的重要力量。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在京東、阿里資產交易平臺上,2024年上半年以來,四川農信系統出售的房產標的數量超過25000個(未去重,下同),遼寧農信系統累計掛牌直售的房產標的有11000個。
一位股份行網點負責人向記者解釋,銀行直接銷售房產多源于不良貸款處置。這些房產原為企業或個人貸款的抵押物,因借款人無法償還而形成不良債權。銀行需先完成債權剝離,使房產產權清晰,再通過直接銷售實現債權回收。這種模式與傳統商業銀行處置債權常用的出售債權、司法拍賣抵押物存在一定差異。
“這種模式以往就存在,但近期部分銀行的直售規模有所上升。”該負責人補充道。
作為佐證,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銀行正加強直售房產的推廣力度。例如,郵儲銀行江西分行在公眾號發布了多篇“法拍房產+銀行直供”的推廣信息,涉及南昌市、撫州市、贛州市等地房產。
價格低于二手房售價
與普通二手房及法拍房相比,這類“銀行直供房”正以其獨特優勢形成差異化市場。
記者調研發現,這類房產普遍具有顯著價格優勢。以蘭州農商行在9月底拍賣的蘭州市城關區鐵路東村街道某小區房產為例,該125平方米的抵債房產獲拍價為151萬元。某第三方中介信息顯示,該小區同面積段戶型的掛牌價在180萬元至220萬元不等。
上述網點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為加速資產變現,銀行直供房源通常以低于市場的價格成交。由于當前房產銷售周期普遍較長,而銀行又需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資產處置,因此定價策略上往往采取低價促銷。部分房源若經歷多次流拍,還會在每次流拍后進一步下調價格,以提升成交可能性。
除了直接出售,部分銀行還嘗試通過租賃方式盤活資產。例如,中國銀行佛山分行將于11月10日拍賣禪城區一套住宅的租賃權,起拍價861元/月,租期一年。此外,該行同時上架多筆租賃拍賣。
在交易安全方面,多位業內人士指出,與法拍房可能存在的糾紛風險不同,銀行直供房產權清晰,交易對手直接為銀行,有效規避了民間借貸、長期租約等潛在隱患。
這類特殊房源的產生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司法拍賣流拍后的“以物抵債”。以某股份行近期掛牌的云南省安寧市房產及土地為例,該資產起拍價為4200萬元。該行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該資產產權清晰,已完全歸屬銀行,與原債權債務無關。據透露,該資產曾經歷司法拍賣流程,但最終流拍。銀行選擇“以物抵債”。該房產當時抵債金額達1.3億元,完成產權過戶后,因應市場環境,目前銀行選擇折價處置。
二是銀行通過司法程序主動取得。以蘭州農商行為例,資產交易平臺信息顯示,該行在撫順新區育才壹品小區共有200多套住宅。據蘭州農商行的工作人士介紹,這些房產均為抵債房。
撫順新區的育才壹品由沈陽智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智峰地產”)開發。天眼查信息顯示,智峰地產欠蘭州農商行共計2.94億元。
2022年12月,蘭州中院正式裁定強制執行,本金加上違約金及利息,共計執行金額4.6億元。蘭州農商行通過法院強制執行獲得育才壹品小區的未售住宅和商鋪,憑借法院強制執行文書到當地不動產登記中心過戶后,即可對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