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立冬,《黃帝內經》強調“冬三月,此謂閉藏”,意思是冬天要像動物冬眠一樣,讓身體“藏”住陽氣和營養,這樣來年春天才能有活力。如果立冬當天沒做好“閉藏”,整個冬天都容易手腳涼、易感冒。我跟著中醫朋友學了3件事,昨天提前演練了一遍,今早起來明顯覺得身體更暖,分享給大家,都是簡單易操作的小事。
第一件事是“穿暖‘三部位’”,這是立冬養藏的基礎。腰腹是“陽氣聚集區”,哪怕室內有暖氣,也要穿件貼身的保暖背心,避免寒氣從腰腹鉆進體內;腳踝是“三陰經交匯地”,立冬后別再穿露腳踝的褲子,選過腳踝的厚襪子,材質優先羊毛或純棉,既能保暖又不悶汗;頸部連接頭部和軀干,冷風一吹就容易頭疼,出門時戴條薄羊毛圍巾,繞一圈就行,不用太厚,避免捂出汗反而著涼。我之前冬天總忽略腳踝,去年立冬沒穿厚襪子,結果當天就感冒了,今年特意提前準備了厚襪子,早上出門明顯覺得腿不涼了。
第二件事是“晨起喝杯‘當歸生姜茶’”,暖身又養氣血。做法特別簡單:取3g當歸(切片,藥店能買到,別多放,避免上火)、2片生姜(帶皮,去皮會減損祛寒效果),放進小鍋里加200ml清水,煮5分鐘,晾到35℃左右喝。當歸能補氣血,生姜能祛寒,兩者搭配剛好貼合立冬“暖藏”的需求。我之前晨起喝溫水,總覺得暖不透,換成這款茶后,暖意從喉嚨一直傳到胃里,上午手腳也不容易涼。注意當歸有輕微活血作用,孕婦和月經量多的女性可以去掉當歸,只喝生姜水。
第三件事是“按揉‘太溪穴’養腎”,腎是“先天之本”,立冬養藏重點在養腎。太溪穴在腳踝內側,內踝尖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拇指按揉,每次按3分鐘,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左右腳各按一次。我每天早上穿襪子前按揉,剛開始沒什么感覺,堅持3天后果然覺得后腰暖暖的,之前容易疲勞的毛病也減輕了。立冬當天做好這3件事,就能幫身體“接好”冬天的陽氣,為整個冬季的健康打下基礎,比吃貴的補品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