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消息,今天,小米公司發文介紹了小米產品在適老化方面的努力。
在北京一條胡同深處,有一戶經歷適老化改造的家庭,這成了設計團隊最好的調研對象。
在半年時間里,設計師前后登門26次,沉浸式記錄老人與產品互動的每個細節,把"用不順手"的地方一一整理成需求清單。
調研中,團隊發現諸多細節問題:老人指紋淺致智能門鎖識別難,凈水器換芯提示燈亮起卻不知如何操作,甚至產品封條因手勁不足難撕開。
小米方面發現,那些生活里細碎的痛點,遠比數據更真實、更觸動人心,而這些細節讓團隊意識到:老人的需求,遠比"放大字體"復雜得多。
除此之外,為了更貼近老人的使用習慣,團隊還搜集了70年代的隨身聽、90年代的黑白電視等"老物件",反復琢磨那個時代的設計語言與交互邏輯。
并針對門鎖這類高頻使用的安防產品,進一步開展了28次深度訪談,明確了生物識別、語音提示等改進方向。
最終,這些帶著生活溫度的發現,被一點點融入到智能門鎖、油煙機、攝像機、凈水器的設計里。
小米認為,適老化不是單向的"簡化"或"施舍",而是從老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多維度出發,讓產品主動適應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