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的景德鎮,中學旁的街道還帶著涼意,李俊永已推著三輪車出攤。一口鐵鍋架起,新鮮雞胸肉切成均勻的塊狀,家用調味料撒上拌勻——這個被網友稱作“雞排哥”的攤主,用5年時間把普通的炸雞排攤,變成了景德鎮的“網紅打卡點”,更憑一句“炸不到位,我無法原諒自己”的較真,成為全網追捧的“情緒價值天花板”。2025年10月,面對“是否發財”的追問,他坦然回應“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這份清醒與真誠,恰是他走紅的底層密碼。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雞排哥的爆火,始于一場偶然的街頭拍攝。2025年9月,有網友記錄下他在攤位前的日常:面對長龍般的隊伍,他一邊快速翻炸雞排,一邊用幽默金句安撫顧客——“這個雞排有點大,請你原諒我,大到無法想象”“撒調料要均勻,就像分配生活精力”“油溫180度才剛好,年輕人談戀愛不也這樣?”這些帶著生活智慧的話語,搭配他“裝雞排的袋子永遠敞開”的細節,瞬間在抖音收獲141萬點贊。美國彭博社甚至專門報道,稱他的攤位“形成了景德鎮獨特的假日景觀”,有游客為吃一口他的雞排,專程跨越千里而來。
但走紅從不是偶然,而是5年堅守的厚積薄發。雞排哥原名李俊永,南昌人,在景德鎮生活42年,曾是瓷器行業從業者,下崗后選擇擺攤謀生。從最初賣肉夾饃到后來專注炸雞排,他始終抱著“認真到極致”的態度:原材料只用新鮮雞胸肉,腌制調料全是家用款,堅決不用預制肉和“科技狠活”;學生放學的下午4點半后,他會暫停接待散客,優先讓孩子買到熱乎的雞排,還特意給學生便宜1元;遇到猶豫的顧客,他會笑著說“你可以拒絕我,但別拒絕美味”,卻在12點后悄悄加價1元,調侃“懲罰不堅定的選擇”。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規矩,藏著他對顧客的體諒與尊重,也慢慢攢下了口碑——正如他自己所說:“沒有莫名的生意好,都是平常點滴積累,總有一天會被認可。”
圖片來源于網絡
走紅后的雞排哥,沒有被流量沖昏頭腦,反而多了一份清醒與責任。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授予他“文旅推介官”稱號時,他說“先把分內事做好,再讓更多人了解景德鎮”;國慶假期游客暴增,他提前到下午2點出攤,忙到晚上10點收攤,累得露出“痛苦面具”,卻依舊堅持“每塊雞排都要炸到位”;家人組成“雞排世家”來幫忙,他會特意澄清“只有一個老婆,別被冒牌攤位騙了”;面對“是否發財”的疑問,他坦誠“巴不得更多人喜歡我”,卻也強調“理想是家庭和睦,服務好每位顧客”。這種不裝、不飄的態度,讓網友感慨:“他賣的不是雞排,是能驅散疲憊的快樂。”
更難得的是,雞排哥的走紅還意外帶動了景德鎮的文旅熱。在他的吆喝下,“國慶歡迎來江西”成了熱門話題,不少游客打卡雞排攤后,會順道去中國陶瓷博物館看“無語菩薩”,去御窯博物院觸摸碎瓷拼接的歷史,去昌南里感受“賽博朋克大碗”的炫酷。景德鎮文旅部門順勢成立工作專班,在雞排攤周邊維持秩序,引導客流,讓“市井煙火”與“千年瓷都”的文化魅力相得益彰。雞排哥也很樂意當這個“橋梁”,他在視頻里向網友推薦:“來景德鎮不僅能吃雞排,還能看永不凋謝的陶瓷花,逛會發光的鈴蘭燈街。”
有人問雞排哥,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沒有講大道理,只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敗”“真誠用心的服務永遠有吸引力”。這句話戳中了當下很多人的心聲:在套路叢生的消費環境里,人們厭倦了復雜的營銷,反而會被這種樸素的真誠打動。就像網友說的“6元雞排,給了600元的情緒價值”,排隊時聽他說句俏皮話,拿到熱乎的雞排,疲憊仿佛就能消散——這種簡單的快樂,恰恰是生活最本真的樣子。
如今,雞排哥的攤位前依舊排著長隊,他還是那個會跟顧客開玩笑、會較真雞排炸沒炸到位的攤主。沒有華麗的包裝,沒有刻意的炒作,他用一塊小小的雞排證明:平凡的崗位也能發光,真誠永遠是最好的“流量密碼”。而景德鎮的街頭,因為有了這樣的攤主,多了幾分煙火氣,也多了一份讓人溫暖的力量——畢竟,能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能在走紅后守住初心,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