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賽力斯通過港交所聆訊,若后續流程進展順利,其將成為首家“A+H”兩地上市的豪華新能源車企。
作為全球第四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賽力斯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24.02億元;歸母凈利潤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扣非凈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72.14%。
然而,光彩奪目的成績單背后,卻是營收下降、負債率高企、銷量下滑等隱憂。在以技術為驅動的新能源賽道,賽力斯研發投入也遠不如比亞迪、長城、小鵬等同行車企,當華為的光環褪去,賽力斯能否獨立行走?
營收624億,負債859億
賽力斯的前身是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公司與華為跨界合作,并陸續推出了問界M5、M7、M9、M8四款車型,隨著問界系列的持續熱銷,賽力斯在2024年一季度開始實現盈利轉正,毛利率從2023年不足24%提升至2024年26.21%,2025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
然而細看之下,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卻藏著眾多隱憂。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624億元,同比下降4.06%,一季度凈利潤增速雖高達240.6%,但二季度卻驟降至56.7%,這種增利不增收,凈利潤增速幾近“腳踝斬”的“反常”現象難免會讓市場動搖信心。
事實上,在2024年之前,賽力斯長期深陷虧損泥潭,2020年—2023年,公司累計虧損98.35億元,負債率長期維持在高位。今年上半年,公司負債合計859.02億元,負債率76.08%,超過同時期的比亞迪(71.8%)、上汽(61.5%)、長城(62%)和長安(60.23%)。
更棘手的是,賽力斯賬上的“活錢”也并不算寬裕,今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44.37億元,同比下降11.76%;應付賬款和票據繼續維持在628億元高位,與21億元左右的應收賬款和票據相比差距甚遠;同期公司流動資產為688.4億元,和770億元流動負債相比還有近百億元缺口。